上海垃圾分類已經(jīng)實施了快要2個月了,垃圾分類似乎已經(jīng)融入上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撤桶、限時并不是讓上海人很滿意,因為有些商品房小區(qū)本來就在每幢大樓的門口放置了一個干垃圾和一個濕垃圾桶,但在7月份之前上海沒有強調(diào)居民要垃圾分類,所以大部分人都會亂扔垃圾。
7月份以后上海市民基本明白了干垃圾濕垃圾要分桶投入垃圾箱。但濕垃圾基本上垃圾車一天就來兩次。而其余時間就都倒在垃圾桶里,濕垃圾都是廚余垃圾,基本上打開垃圾桶的時候就是一股酸丑味。
筆者之前也寫過幾篇文章,比如浦東濱江花園是不撤桶、不撤點、不限時的。其實大部分小區(qū)的居民都希望自己門口的垃圾桶不要撤離,但由于居民的素質(zhì)、垃圾桶周圍夜晚光線太暗、沒有監(jiān)控,居民都不愿意在自家門口建立24小時投放站。
一些新小區(qū)無垃圾箱房,只有垃圾桶。這樣的話基本就是永遠限時、定點的扔垃圾方式了。
而定時、定點基本上都有人在垃圾投放點過后繼續(xù)有人把垃圾扔在分類點附近。而物業(yè)不定期會把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張貼到小區(qū)公眾號里,讓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曝光在大家的面前。
在日本起碼就不會限時、限點。其實上海采取這樣的垃圾分類方式主要還是考慮到大部人不遵守垃圾分類規(guī)則,所以才用定時、定點的方式來實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對于一些高樓居民來說還是和以前一樣,乘著電梯把垃圾帶到一樓。不同的地方在于放在一樓里的垃圾桶都是分類垃圾桶,有保安和攝像頭的監(jiān)督。對于那種高檔住宅樓比如像世茂濱江花園就可以做到不撤桶、不限時其實還是小區(qū)居民的思想覺悟比較高。
考慮到垃圾保潔員的工作也比較辛苦,大家要認真做好垃圾分類才行。垃圾分類的成果與數(shù)據(jù)我就不說了,畢竟垃圾分類的成果即使不說大家也都能看到。
上海居民針對垃圾分類最不滿意的地方就在于限時了,原因是上班族上下班時間不規(guī)律,錯過時間后濕垃圾就只能袋子扎緊放在家中了。
然而有些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的小區(qū)也有很多;比如田林街道的小區(qū),在目前垃圾分類意識還沒有非常強的階段必須要采用攝像頭全程監(jiān)督才能將垃圾分類做好。 |